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正式就职国际奥委会主席3天后,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位80后掌门人柯丝蒂·考文垂燃起了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她与国际奥委会(IOC)委员共同发起名为“暂停与思考”的研讨会并达成共识:将重新审视奥运会申办程序和女性项目参赛资格标准。
当地时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交接仪式在瑞士洛桑举行。41岁的考文垂从托马斯·巴赫手中,郑重接过象征执掌国际奥委会的“金钥匙”,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第十任主席。这位来自非洲的年轻女性被巴赫视为当前奥林匹克运动“可靠的引导者”。
考文垂率先亮出“暂停与思考”的态度。在以主席身份参加的首场线上发布会上,考文垂表示,无论对她个人还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而言,“都需要借此审视现状、发现机遇、认清挑战,并规划未来的应对之策”。她透露,两项共识获国际奥委会委员“压倒性支持”,尤其暂停并审查未来东道主选举过程,“委员们希望更多参与其中,且对授予下一届东道主的时机存在讨论”。
6月23日,柯丝蒂·考文垂(左)从托马斯·巴赫手中接过“奥林匹克之家”的钥匙。当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总部“奥林匹克之家”举行主席职位交接仪式,津巴布韦的柯丝蒂·考文垂正式接棒托马斯·巴赫,成为国际奥委会第十任主席。 新华社记者 连漪/摄
现行申奥规则于巴赫执政期间被提出,简而言之,即从“申请制”变为“邀请制”,同时取消“需提前7年确定某届奥运会主办权”的规定。“在奥运会申办热潮有所下降时选择邀请制是顺势而为,无可厚非,但如何确保邀请过程透明且合理至关重要。”温州大学奥林匹克与全球体育善治研究院院长易剑东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那次改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IOC委员集体参与度,也引发过内部争议,如今考文垂的举动,“释放出要弥补问题的信号”。
在奥林匹克学者、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黄亚玲看来,将女性议题和奥运会申办程序列为关键优先事项,体现了新任主席“接棒”与“创新”的双重定位,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考文垂首先要传承巴赫任内的改革思路,但作为女性和非欧美背景的年轻领导者,她更需要成为创新者。”
年轻、女性、非欧美的标签
当地时间3月20日,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44次全会上,柯丝蒂·考文垂高票当选,成为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以及首位来自欧美之外地区的主席,她说:“我好像打破了玻璃天花板”——在国际奥委会130年的历史中,过往9任主席均为男性;国际奥委会有206个成员国,历任9位主席,仅艾弗里·布伦戴奇来自美国,其他8人均来自欧洲。
考文垂认为,这是一个有力信号,表明国际奥委会已发展成为真正全球化、多样化、开放的组织,“未来8年,我们也将在这条路上持续前进”。
“尽管她一再呼吁大家忘记这些带有生物、地缘属性的‘先天’称呼,转而从‘后天’的运动成就和治理能力角度平等地正视她的竞争力,但标签一旦贴上,恐怕就很难撕掉了。”奥林匹克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润斌在《黄金女孩的牌桌游戏——写在考文垂继任IOC主席之际》文中表示,“考文垂的个性特点与执政经历、背后支持力量决定了她一定是巴赫思想的继承者”。
巴赫在任12年间,其领导下的国际奥委会先后颁布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林匹克2020+5议程》《奥林匹克AI议程》三份纲领性文件,绘制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路线图。
而考文垂在竞选纲领中提出的5个优先事项:利用体育的力量;最大化协作和参与;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提高信誉和信任,“显然是巴赫改革思路的延续”。王润斌认为,尽管国际奥委会相关总结报告认为改革进行顺利,但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棘手问题却没有减少,“考文垂上任后,重重挑战无疑会放大权力的弱点: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考文垂当选后,多家外媒担忧她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和管理能力,其所在国家津巴布韦的腐败问题也为外界诟病。但易剑东认为,这些都无法改变国际奥委会今后在她的治下将会呈现的风格,只不过,奥林匹克运动在后巴赫时代存在的现实挑战的确会无情扑向考文垂,一旦应对失当,“年轻、女性、非欧美”的标签就会成为她在波诡云谲的形势中沉浮的“硬伤”。
以经济和政治为例,易剑东透露,在国际奥委会的收入增长陷入停滞的情况下,新增项目与行政成本的双重压力,使得“分钱难”成为考文垂难以破解的死结。而国际政治与体坛格局的动荡,也为其执政之路蒙上阴影,“美国当前政治环境下,《罗琴科夫法案》可能强制实施,届时将直接干预奥运会兴奋剂检测权,为洛杉矶奥运会增添变数”。此外,“增强运动会”的兴起对传统奥运体系构成挑战,“若考文垂无法有效应对,国际奥委会的权威将进一步被削弱”。
在易剑东看来,等待考文垂给出答案的问题很多,例如,如何在国际政治风云和军事冲突的大变局中发挥奥林匹克运动不可替代的团结魔力?如何在国际奥委会自身规模不断膨胀和新兴体育机构经济诉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保证经济收入,不至于因为收入分配引发分裂风险?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促进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好与各大洲奥委会、各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关系?如何确保年轻人的关注和不背离体育传统,乃至不堕入资本操控的泥潭?
“有挑战才有机遇,尤其对于一位野心勃勃的年轻女性。”黄亚玲认为,如果考文垂坚持以“多元包容”为底色、“可持续创新”为核心、“青年友好”为导向,在未来重点推进可持续标准制度化、性别平等硬性规则、技术赋能常态化等工作,平衡好传承和创新,未必不能从重重挑战中破局而出。
考文垂曾是一名游泳运动员,她参加过5届奥运会,获得7枚游泳奖牌(2金、4银、1铜),是奥运历史上最成功的非洲运动员之一。退役后,她投身政界,于2018年担任津巴布韦体育部长,自2013年起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是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和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
“这些经历为她奠定了应对国际体育治理复杂性的能力,尤其她作为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令她能迅速理解运动员的所想所盼,有机会在保障运动员权益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黄亚玲希望考文垂是一位刚柔并济的领导人,“既延续巴赫的改革魄力,又以女性特质推动包容性治理,这或许能助奥林匹克运动跨越百年瓶颈”。
“蜘蛛网”上的舞者
易剑东发现,从萨马兰奇开始,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人选似乎进入强硬派、温和派的循环,因此,考文垂也被视作强硬改革派巴赫之后“温和过度”的人选,“但当前奥林匹克运动这艘巨轮已驶入波涛汹涌的海域,没有铁腕的掌舵人很难平稳驶出危机”。他表示,考文垂若能在重大决策上广泛听取资深委员的意见,避免激进改革,或可平稳度过任期。
国际奥委会委员、冬奥冠军张虹第一时间感受到“新气象”。6月24日,张虹参加了考文垂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的首个会议,考文垂在会上表示,每一位委员都有不同背景,在不同领域为体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她希望能听到每个人的声音。因此,与会委员被分成不同小组,“相对而言,亚洲委员过去较少主动发言,但分组讨论让每个人都有了表达机会”。张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这两天的会议,让我感觉自己的声音被记录、被听到,提出的建议还被纳入奥林匹克发展的重要议题中,让我感到7年的付出有了回报”。
共事的经历,让张虹曾见识过考文垂的投入与激情,因此,坚信她能带领奥林匹克运动迈向新高度,“使其更全球化、更具活力与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考文垂当选也激励更多运动员追求多元化发展”。
当奥林匹克运动进入考文垂时代,中国应当如何参与其中?目前,考文垂计划于今年11月我国举行第15届全国运动会期间访华,“前景值得期待”。黄亚玲表示,从萨马兰奇开始,历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与中国关系友好,考文垂曾在北京奥运会夺金,又明确释放出积极信号,未来双方可在多个领域深化合作。
环保可持续方面,中国在2022年冬奥会已实现“双碳”目标,相关经验可提供“中国方案”;奥运项目多元化上,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通过现代化改造争取进入奥运舞台;跨文化协调领域,中国在支持非洲、东南亚体育发展方面的努力已获认可,未来可发挥桥梁作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中国的技术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可与国际奥委会合作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易剑东认为,关键决策中,中国能否获得足够话语权,仍取决于自身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人才布局,“目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等组织中的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我们亟须建立系统性的国际体育组织人才培养与支持机制,提升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以应对考文垂时代的复杂挑战”。
“蜘蛛网复杂、坚韧且优美,但只要其中一小块断裂,整体就会变得脆弱。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部分。唯有彼此协作、保持团结,它才能正常运作。”把奥林匹克运动比作蜘蛛网的考文垂,恰似网中的舞者,现在,她刚站到舞台中央。
中国青年报北京6月30日电
深富策略-杠杆炒股在哪里申请-股票怎么加杠杆10倍-配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